中国医药行业意见领袖平台
我要投稿
首页
资讯
趋势
方法
人文
图集
杂志
专题
专题
投票
标签
人脉
圈子
会议
数据
合作
机会
产业链
产品秀
医药研发破冰之旅,冬天已经来了,春来还会远吗?
「
医药研发破冰之旅,冬天已经来了,春来还会远吗?
」
2016-12-7 12:03:16
0
白毅
本文转载自CFDA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受访专家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上海科协主席陈凯先院士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院长陈建峰院士
在近日召开的首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医药创新与投资领域人士开展深入对话。他们认为面对持续高热的医药创新投资应保持理性,医药投资应基于对科技发展趋势的把握,而创新也应更多地考虑市场需求,两者紧密对接才能更有利于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投资要把握创新趋势
“世界医药创新强国的经验证明,资本市场与创新活动的紧密结合是创新成功的核心条件之一。”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说。
他介绍,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密集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鼓励创新、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创新驱动战略,为医药产业成长为我国经济支柱性产业带来契机。
但目前,我国医药创新与资本市场仍需进一步结合。一大批医药创新项目,包括科技重大专项支持的“重大新药创制”项目也亟待资金支持;投资界也迫切需要有投资价值的项目。
“当前,我国医药产业正处于药物创新的好时期,我国作为极佳的投资热土,医药行业是投资机构重点关注领域。”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上海科协主席陈凯先院士说。
他认为,对于投资者,首要的是把握科技发展的趋势。当前,科技发展不断产生新突破,带来新变革,这都为产业的发展和投资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投资者应敏锐识别并把握这些趋势、变化,对具有发展潜力的创新项目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先人一步看到并抓住机会。
“投资者应关注一些交叉的技术前沿领域,比如纳米技术。将纳米技术用于药物研发,能够提高细胞的靶向性,提高疗效。”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院长陈建峰院士说。
他认为,在纳米技术领域,投资者须关注三个方面:
一是关注重大的市场需求。目前,50%的药可以用纳米技术进行改造,这就是一个巨大市场。
二是关注相关人才。经过10多年的发展,纳米技术市场已然很大,从事纳米技术的创新人才很多,但要发现并扶植这些人才,形成大的产业。
三是关注纳米技术平台。相对于投资一个小技术平台而言,投资一个大的技术平台更有利于未来的增值和跨越发展。只有建立纳米技术,才能最终形成产业化。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飘扬认为,对于医药投资者来说,除了瞄准一些科技发展较快的领域,还应考虑老药改进的方向,如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副作用。当然,选题立项要进行充分的比较和考虑,否则回报甚微。
在再鼎医药(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杜莹看来,投资一定要起点高。“所谓的高,就是所投资的药物一定要面向国际,能直面国际竞争,当然也要评估投资和回报的风险”。
创新要考虑市场需求
孙飘扬谈到,现在国内企业在进行创新时,对于比较热的治疗靶点往往一窝蜂去做,比如PD-1,国内有几十家企业在开发相关药物,都希望能抱回一个“金娃娃”。
确实,抗肿瘤新药开发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如果投资过热,进行重复研究和开展并没有超越意义的工作,即便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最后也可能劳而无功。其实,其他疾病也有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如果能够客观对待,既可以节省投资,又能节省很多的人力。
对此,Neurelis公司董事李凯军也表示,我们选择项目的时候,有的创新不是基于市场的需求,而是“我会做什么就做什么”。比如PD-1抑制剂,并非市场需要许多个PD-1抑制剂,而是因为“我就会做这个”。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也浪费了很多资本。因此,创新研发必须考虑市场的需求。
陈凯先介绍,“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将以更大的力度支持我国生物医药的创新和产业发展。在发展重点上,明确了要进一步“瘦身”,即将之前比较宽泛的布局进一步聚焦和集中。
为此,在支持项目上,选择的是创新性强,能够解决我国当前重大疾病问题,满足临床需要的品种,如儿童用药、罕见病用药等。此外,重大专项还希望能够推动一些品种包括高端制剂走向国际,实现国际化。所以,无论是对于研发者还是对投资者来说,在上述领域都应该重点布局。
“投资要看大趋势,不能急功近利。”陈凯先提醒说。总体来看,我国生物医药领域在蓬勃发展,投资的机会比其他领域更多,创业成功的机会也更多。但是,这并不等于每一个项目都能很快获益。
对话中,与会嘉宾对医药创新和投资均表示出乐观的预期。“如果科学家和产业界齐心协力,劲儿往一处使,药物创新将迎来美好的春天。在这个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陈建峰如是说。
分享:
踩[0]
顶[0]
[分享]
[收藏]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最新评论
精彩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
暂无评论
可以在这里发表您的评论
提交
登 录
下次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重温《郭广昌如何控制自己》
谁都没准备好
其势已成,其时已至
【封面故事】三生制药大时代
OTC工商过招,怎么打?
【深度专题】一个辛伐他汀品种的窘途
报销型商业医疗保险的未来潜力
【深度专题】要享政策红利,CRO尚需补课
商业保险的罗氏样本
中国医药创新的现在与将来
重磅里程碑:辉瑞肺癌创新药第三代ALK抑制...
Biohaven和BioShin宣布在中国和韩国进...
医药二级市场“先扬后抑”会是矫枉过正吗?2...
2022年细胞与基因治疗将走向何方?能否打下...
对话FDA前审评员王亚平:FDA对中国数据信...
中国市场增速超20%,王牌产品覆盖半数零售...
锐格医药和美国礼来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研究...
全球领先!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合作开发的...
默克高血压重磅新品上市,353年跨国巨头如...
FDA批准将Medidata合成对照组用于 Med...
雅虎
查询好友:
注:选择好友后只会分享给指定好友,不选择则分享到本站。
立即分享
关闭